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十三五”风险意识被提到新高度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谋划“十三五”时期发展,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统筹兼顾。
这是近一段时间,中国最高领导人对“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向外释放出最明确的要求。专家分析认为,在规划“十三五”阶段的发展时,风险意识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对南都记者说,“十三五”时期,可能正是中国经济在某些方面赶超美国的关键阶段。过去我们对风险的估计不够宽,关键的“十三五”规划就需要在更复杂的环境中思考问题。
“十三五可能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36年来最困难的时期”,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也说,这种困难是国际性的,可以说世界主要的国家经济发展都可能遇到经济低谷,需要有一个清醒的预判。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乃醒的分析则认为,“十三五”时期的最大风险,在于中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只强调某一个方面的发展了。过去30年的发展,我们主要解决吃饭问题,现在需要各项发展有机结合,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间把握好平衡。
“整个国家在‘十三五’要进入到一种深层次的调控之中,各部门之间也要进行深刻的体制改革”。陈乃醒说。
1
习近平首提“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
习近平指出,要深入研究保持经济增长的举措和办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拓展发展空间,推动经济总量上台阶。
曹和平分析,这个新提法是习近平对中长期问题的一个综合论述。目前中国的增长动力有点弱了,但中国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就是经济总量要上台阶,只有经济总量上台阶之后,人均经济水平才能赶超发达国家,这是非常合理的要求。
国家统计局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 D P)为636463亿元,首次突破6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但中国人均G D P约为6700美元的水平和欧美发达国家以及韩国、新加坡等国都还有不小差距。
陈乃醒分析,想要在总量上继续上台阶,这就要求我们要找到增长的新办法。在他看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应该从增加人力,转向提高科学技术。
陈乃醒说,特别是当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不小问题。需要进一步出台政策,给予应有的重视,支持其改造技术,提升产品质量,革新生产手段提高效率,同时运用新工艺减少污染。“中小企业如果得到大力发展,‘十三五’末期中国经济还有可能回到高速增长”。
2
习近平所说“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什么
习近平说,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过去我们认为,大进大出、车间制造、流水线、高新技术,这就是经济发展的全部,现在看来这些已经不在舞台中央”,曹和平说,习近平所说的这些板块都是基于流水线,基于投融资体制,是我们还不熟知的新的经济领域。
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究竟是什么?曹和平认为,以电商技术为表,以第三方市场平台技术为里。既结合了大车间经济,又结合了货币银行体制,而且还结合了互联网技术。这种新兴产业在生产领域可能就是工业4 .0,在零售领域可能就是阿里巴巴,在卫星领域可能就是卫星基础通讯+无人机的二级通讯构成的新的通讯革命,在数字技术可能就是四网合一,在交通运输领域可能就是大交通大运输的全面改进。
“这种新经济可能会深入每个传统领域和行业的改革,也许可以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曹和平说。
3
习近平提到农业现代化是“新四化”短板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新四化”登上舞台。此前,不少农业领域专家都曾发声表示,农业现代化一直是新四化中最薄弱的,习近平昨日的讲话首次公开提到这一观点。
“最薄弱也是潜力最大的”,陈乃醒表示,前十年中国已经从农业中转移了一大批劳动力,未来还有很大潜力,通过土地流转,形成大中型农场,提高机械化和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农业真正现代化以后,很有希望再解放出一亿人的劳动力。
农业本身也是中国“十三五”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曹和平表示,过去不允许土地流转,所以过去农业现代化只能是种子革命和化肥革命。但是十三五期间的农业革命,应该和城市的现代金融体制结合起来,让农村经营农业和城市经营高兴技术产业的机会成本能够持平。
曹和平说,农业现代化不只是一个行业的问题,农业的现代化是半个国家的事。农业现代化应该成为十三五期间中国发展的头等大事。
4
生态环境成为展现中国形象的发力点
座谈会上,习近平首次提出,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以前,中国的环境面临巨大挑战,环境恶化也被外界诟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形象。”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灿发认为,把“坏形象”改为“好形象”的承诺体现治理环境的决心。
此前,有统计称,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提“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以来,习近平在各类场合有关生态文明的讲话、论述、批示超过60次。
“现在应该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了,这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战略”,王灿发说。
5
习近平首提“提高改革行动能力”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要增强改革意识,提高改革行动能力。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表示,“改革行动能力”这个新提法是依据改革具体落实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利益关系,人们往往嚷得厉害,但行动迟缓、徘徊、观望,所以提高改革的行动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对于提高改革行动能力的目标,习近平讲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张希贤认为,仅仅依靠过去30多年中低端产品的对外开放是不适应改革开放新30年的要求。改革开放的新30年,应有一种新的战略设计,整个体制、机制、观念和技术都需要全面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