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无时不在、处处都有”,用这句话形容当今的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恰如其分。随着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贸易往来的不断增长,严防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的任务更加复杂艰巨。
“如何将检验检疫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实现把关更有效,服务更便捷,通关更顺畅,我们江苏局下决心做一个探路者,率先开展风险管理新模式的探索。”江苏局主要负责人态度坚决、充满信心!
风险管理人才为先
“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引入检验检疫工作,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我们从无到有、从纸上到实践,主要是有一支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队伍。”江苏局风险管理处处长艾峰如是说。
2014年5月,一批特殊的学员来到上海交通大学。这是江苏局为构建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检验检疫业务监管新模式,决定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举办为期一年的“质量与风险管理高级研修班”。来自江苏局机关、各分支局一线管理骨干共42人,在此,他们一边接受最新风险管理理论的学习,一边结合工作实践进行研讨。国内外专家、科研院所老师,以及总局相关部门领导的理论知识与经验传授,使参加学习培训的同志们开阔了眼界,也为江苏局在风险管理机构设置和人才配备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接着,江苏局依靠这支人才队伍,从理论阐述、实践总结、案例评判、做法展示等方面,全方位进行科学介绍,编辑出版了《检验检疫业务风险管理探索与实践》教科书,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江苏检验检疫特色的指导性论纲,为全省系统实施以“风险信息采集、风险评估、风险应对”为核心环节的检验检疫业务风险管理新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信息采集博采精筛
全方位、多渠道的风险信息采集,以及风险信息的共享与交流,是科学风险评估的前提与基础。
为确保风险信息在检验检疫业务风险管理中基础性作用的发挥,江苏局构建风险信息采集、整理长效机制,努力搭建各类风险信息共享平台,制定完成《江苏检验检疫局业务风险信息管理工作规范》,组建由“业务处室+风险管理信息员+分支局”209名同志组成的系统内风险信息采集队伍,以及政府部门、企业代表928名组成的系统外风险信息采集队伍。同时关注系统内外检验检疫业务风险信息,拓宽风险信息源,形成立体式的风险信息监测网络。
系统内部重点关注检验检疫工作依据,如政策法规、规范标准等的变化;检验检疫工作过程如申报、审核、查验、稽查等业务环节中发现的风险;以及检验检疫工作结果,如截获的各类疫情疫病、有毒有害物质、不合格信息等。系统外部与海关、质监等部门以及检验检测认证等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同时,注重检验检疫服务对象、消费者等主体的反馈信息,并从各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组织与机构、行业协会等官方网站以及权威新闻媒体获得风险信息,探索以服务外包的方式高效开展风险信息采集工作。
风险评估精益求精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过程。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江苏局风险评估工作主要采用专家评估法和模型评估法。
江苏局在省局层面建立由50名各专业骨干组成的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和顾问,为全省系统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每项风险评估任务由风险管理系统根据专家库专家信息自动组建专家组并指定组长。专家组成员根据前期风险信息的累积,综合各自的专业经验,从风险管理标准提供的32种风险评估技术中筛选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估,最终由组长统筹完成风险评估应对报告,根据报告形成风险规则,从而实现对于不同管理对象界定风险程度的高低,匹配不同抽批比例,设置相应的检验检疫项目。同时探索建立数学模型直接嵌入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实现系统自动抽批与处置。
以进口葡萄酒为例,江苏局对照相关标准与规范性文件,对近三年来不合格信息、总局警示通报信息等相关风险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德尔菲(Delphi)法测算产品、产地、生产商、进口商等参数风险等级。不同风险等级对应不同比例抽检频次,并给出具体抽检方案和不合格处置措施。风险评估结果转化为风险规则后加载到风险管理系统运行,直接下达至检验检疫业务现场。不仅严格把住了质量关,也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
风险应对智能高效
运用风险管理系统,有利于加快内部融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更能够增强检验检疫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与有效性。
这是去年11月5日,江苏舜天国际集团从泰国进口一批数控刃磨机床进入常州局报检。瞬间,江苏局风险管理系统就从CIQ2000中自动读取出报检信息,并根据HS编码、贸易国别、产地等关键因子与系统设置的风险规则对碰,精准筛选出该产品的高风险级别,属于系统重点布控的对象。系统依据风险规则实时作出了抽批以及如何实施检验检疫的判定,并将判定结果即刻发送至检验检疫业务人员操作界面。随之,检验检疫人员根据风险规则中所提供的处置方案进行现场查验,并将结果反馈至风险管理系统,自动回填CIQ2000,避免了重复录入。
“施行风险管理模式后,实现了集中布控与科学抽批,提高了放行速度。而风险信息的共享机制让检验检疫人员及时了解监管对象的风险点,提高了即决布控的查验效能。”常州局高新办业务科霍杨最为体会深刻。
作为日常风险应对的主要方式,风险布控包括规则布控、随机布控与即决布控。规则布控通过在业务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中加载风险规则,对检验检疫管理对象风险实现智能拦截,布控指令直接下达至检验检疫一线;对于低风险对象系统则自动放行、结果智能回填。随机布控则是通过在业务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中设置随机参数,实现对检验检疫管理对象按比例随机选择布控,使得长期处于低风险的管理对象同样存在被布控的可能。即决布控由基层检验检疫人员根据业务现场情况和情报综合判断后实施布控,保留一线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以应对业务现场突发状况。三种布控方式同时作用,实现检验检疫业务风险的有效控制与精筛快放、高效通关。通过风险应对结果的反馈,从而形成新的风险信息,实现风险管理闭环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