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活动 > 行业新闻

平安普惠徐汉华:普惠金融市场空间巨大 技术创新提升风控能力

 3月23日至26日,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期间,平安普惠副总裁兼首席市场官徐汉华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个人贷款消费金融的状况,跟日本、美国、韩国这类国家相比,落后大概30%至50%,从这个差距来看,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他提到,即便国家政策鼓励和倡导创新金融,但从实际情况看,中国目前能够享受到普惠金融的人非常少,大约仅占总人口的20%。

从原因来看,他指出,中国与其他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数据集中程度和征信体系相对并不完善,全国拥有信用记录的人群大概只有4亿,而传统金融主要以此为依据,当有客户不在这个数据库的时候,是很难享受到传统金融的相应服务的。

其次,在传统金融办理业务时,需要提交许多材料,且时间成本也比较高。当个人或中小微企业需要资金周转时,传统金融的这些弊端就让其成为了一个不可靠的来源。

而正是因为上述两个原因的存在,让普惠金融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徐汉华告诉证券时报记者,2015年的个人贷款余额规模为28万亿,2016年这个数据增长为35万亿,年度增长接近25%。而如果未来五年的速度与其相似,到2020年,个人贷款余额会达到52万亿至54万亿。而从目前来看,银行占到了个人贷款的96%,其他部分只占到4%。“而我的预测是,未来几年,中国的小贷公司或者P2P会在中国贷款市场占比提升到20%,也就是到2020年,会有10万亿左右的贷款需求由这类公司来提供。”

与传统金融相比,新兴的各类金融方式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风险成为他们最关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徐汉华给出的答案是:技术提升风控。他从平安普惠自身的角度出发,在审批一单业务时,他们采用了人脸识别、远程面试和微表情等多重技术,而每个技术在叠加后,误差将只可能是十几万分之一甚至是几十万分之一。“具体而言,首先是客户申请环节,平安普惠通过客户信息数据分析,将不同的人群引导到不同的申请平台上,为客户安排不同的申请流程。其次是审批环节,用人脸识别、微表情等技术识别是否为客户本人贷款、未来还款能力以及未来会不会还款。同时,在客户授权的前提下,接通125家外部的数据机构,读取客户相关信息,迅速判断客户的风险系数,并提供恰当的定价。最后是催收环节,通过金融科技找回个人联系信息,这也是大数据在平安普惠中的应用场景。所有这些东西都是让平安普惠在管理风险时做得很好。”

公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