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生银行30亿伪造理财产品,150个富翁被骗”的新闻,着实让人吃惊。
案例回顾:
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涉嫌伪造产品,并以产品“让利”转让的方式吸引该行私人银行高净值客户,致使逾150名投资者被套,涉案金额或高达30亿元。
多名投资人表示,张颖及其他该行工作人员向他们推荐该产品时称,该产品保本保息,由于“原投资人急于回款,愿意放弃利息,一年期产品原本年化收益率4.2%,还有半年到期,相当于年化8.4%的回报”。
一个偶然的原因,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意外发现该产品并不存在,由此事发!
这样算来,平均每人被坑了2000万,真够惨的啊!幸好买不起,才躲过一劫……
今天,小编就给假理财做一次“深度揭秘”。
首先正常理财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银行自己发行的,安全性高,但是收益率基本上跟余额宝是一个级别的,第二类是银行代销理财产品,说白了就是银行帮其它金融机构卖产品,银行赚点“中介费”,这类产品大多是不保本保息,一定要注意哦!
到这里,正常的理财产品已经介绍完毕。
那么其它不正规的产品咱把它统称为“飞单”,说简单点就是你投入的钱随时可能飞走!得看天吃饭……
飞单定义:所谓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借着银行名义,售非银行自营产品,俗话说就是“接私活”。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当然是因为很赚钱啦!
理财经理销售飞单产品时,通常都是挑老客户“下手”,因为彼此相识多年,深得信赖,即使过程中违规操作,客户也不会起疑心。
据了解,飞单产品有以下几个特点:
收益远高于一般理财产品。
门槛高,只向有钱人开放。
风险高!这应该就是银行不敢代销的原因吧。
说到这,很多小伙伴就要问了,银行的人咋这么坏呐!专坑熟人?
小编分析,倒并非如此,飞单产品收益远高于普通产品,“好东西”优先分享给熟人,这逻辑,没毛病!只是他们一开始也没想到会出问题,在高收益的诱惑之下,忽视了风险的存在,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总会有踩雷的时候嘛!
一旦东窗事发,私售飞单理财产品的银行员工难逃追责,银行也成了背锅侠。
目前对于飞单的权责划分并不明确,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咱要做的是防患未然,把风险扼杀在摇篮里。
如何避免自己和亲人朋友遇到飞单呢?
其实,你做好以下几个动作,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避免:
一、在中国理财网查产品“身份证”
这一招,是个必杀技!
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找到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位编码,在中国理财网的搜索框内输入该编码,就能给产品“验明正身”。
如果查不到这个编码的话,那你很可能已“中招”……
二、汇款去向
这个很好理解,咱把钱交到谁的手上,谁就该负责,只要把钱汇给银行,收到印有银行公章的凭证,咱就底气十足,不怕它赖账。
但是,如果你听了理财经理的话,把钱汇给个人账户或者第三方公司账户,银行自然就不会承担这个责任啦!
三、一切以合同为准
投资前,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同时要有银行的公章盖印,如果你在买产品时,并没有这些,那你很可能买到的是假理财。
四、小心“高收益”
正常银行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在3%-6%之间,如果远高于这个水平,那就不正常了!要知道,收益永远与风险是相对应的。
最后,希望小伙伴们投资之前,一定要擦亮眼睛,谨防被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