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地产行业的一系列躁动吸引着大众的眼球,恒大加入万科股权大战、上海在最近一周拍出“全国单价地王”、地产股集体走高、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中心城市的房价轮番暴涨…,这一切,无不让人意识到:资本市场内、外的资金正朝着地产行业蜂拥而入,地产行业仍岿然屹立在资本的风口。
笔者认为:这一系列躁动的产生,既是行业发展阶段的必然,也是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使然。
在房地产行业发展方面,记得在2014年6月,万科总裁郁亮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称楼市进入白银时代,即地产行业将呈现需求更丰富、产品更精细、利润降低、增速变慢、行业集中度上升的特征。时任万科董秘表示:未来十年万科的地产业务规模将实现倍增,达到4000亿元以上。从近年来万科的实际行动来看,万科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似乎主要是通过稳健的内生式增长来实现。
当前中国地产行业的集中度仍然较低,即使是行业前百强的市场占有率的总和也不到40%。随着行业黄金十年、捡钱时代的结束,行业经营管理难度的提升,行业内的横向整合便是大势所趋。而在各行业横向整合过程中,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大大加速整合的进程已经是屡见不鲜。近期,恒大在买入万科的同时,也买入了嘉凯城、廊坊发展、金螳螂等地产概念股。若恒大最终能实现控股万科,即有望实现规模的倍增,预计业务规模将达到6000亿以上。
从宏观经济环境来看,中国的M2在过去15年膨胀了10倍,截止2015年底,中国的M2数值已经是美国的1.813倍。7月份的金融数据也显示,房贷已是我国7月份贷款增量的头等主力,达到98%。在货币超发背景下,实体经济环境从根本上并未改善,企业不愿进行实体经济的投资,而去追逐房地产、股票、债券、大宗商品等资产,大量资金在资产市场“自娱自乐”空转,并不断呈边际效用递减趋势,这从近些年M2/GDP的比值不断攀升可见一斑。
在实体经济不振,M2/GDP远超世界平均水平的背景下,人民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但笔者认为:未来保房价、弃汇率应该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对于国内大多数中产阶级而言,房产是他们家庭财富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地方政府和银行而言,房产更是其重要的利润来源,一旦房价大幅下跌,大量房贷变成不良资产将会冲击地方财政和银行,因此,政府自然希望房价保持稳定。
但面向未来,房地产行业可以一直这样任性地繁荣下去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正如5月9日人民日报采访的权威人士所言:“股市、汇市、楼市要回归到各自的功能定位,尊重各自的发展规律,不能简单地作为保增长的手段。”在抑制资产泡沫的政策基调下,通过加杠杆刺激楼市几乎不可能。如此情势之下,房地产投资告别两位数增长,若干营业收入过3000亿元房企的出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盟后的纵横捭阖,拉开了行业整合的序幕这一开场的方式是如此的张扬,但过程势必是异常残酷,最后鹿死谁手也很难说。然而可以肯定,洗牌过后,市场集中度将显著提升,寡头成为行业主导者,房地产的“捡钱时代”却注定不会再来。
同时,与过去十年相比,中国经济可谓发生了剧变。经济增长率从14%左右的高点,到现在进入6-7%的L型徘徊,几乎腰斩。中国经济预计还要经历五年左右的结构调整,一批产能过剩的企业将退出市场,银行坏账风险也将逐渐显现。民间投资增速正一路下行,如今已接近负增长。依托这样的经济基本面,即使是一二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或者只涨不跌有怎样充分的理由?
总之,当前资本朝着地产行业蜂拥而至,地产资本市场商战烽烟滚滚、地王频现、部分城市房地价格暴涨等问题不仅是地产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中国房地产供求博弈的必然结果,更是宏观经济资产泡沫等问题挥之不去,以及投机思维盛行的表现,这样以不理性因素居多的繁荣显然不可长期持续。但只有让实体经济复苏、抑制资产泡沫、优化信贷结构,才能解决全部问题。这样的脱胎换骨谈何容易呀!